第五百三十六章总结(三)(1 / 2)

一寸山河一寸血 叹伶仃 1900 字 23小时前

晋阳城丞相府大堂上弥漫着酒肉的香气,听着张扬雄才大略的构想,虽然众人还没怎么喝酒,但却有一种醺醺然的感觉。

张扬举樽遥敬众人一樽,虽后挥了挥手,让众人稍安勿躁,这才开口道:“常言道,攘外必先安内...”

说到这里,张扬停顿了一下,心中有些怪异的感觉,后世那个光头实在是可恶,把好好的一句话弄得满是歧义,活该输了个底儿掉。

“如今我军占据并州,本将本想趁凉州虚弱,彻底将凉州收入麾下,岂不是好?可本将思量再三,只觉得如今还不到时机。李傕和郭汜乃是土鸡瓦狗,

不值一提,但并州不管是大军和粮草颇为疲敝,若是再继续攻伐,难免会有穷兵黩武之嫌。而且曹操、袁绍等人都非易与之辈,定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

我军攻取凉州,我军如今的兵马还不足以在稳定并州的情况下攻伐凉州...”

听到这里,众人都竖起了耳朵。刘伯温、田丰等人自然知道张扬是什么人,但鲁肃等新降之人却未必了解张扬。而丞相大人是否雄才大略,看的不是他

口号喊得有多响亮,而是平日里的这些只言片语和施政方针。

在这些简单的东西中,隐藏的是主公的胸襟和气度,以及是否值得辅佐。

而且之后大家应该怎样做依据的也是张扬的这番话,如果你重视农桑,那下面的这些人自然会鼓励农桑,如果你好大喜功,那他们必然也会溜须拍马,

若是你穷兵黩武,那下面的人也自然会大肆征兵...

千百年来,这些一直是官场上的铁律,如果不能看破这些,那自然就会被淘汰。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,哪怕等到千百年之后人们也无法跳出这个圈子,

更何况是现在。

不管众人心中在想什么,张扬仍在继续,虽然不喜欢,但他对这些场景并不陌生,甚至可以说是驾轻就熟。

温和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,不管他愿不愿意,想要成为一个帝王,一个枭雄,这些东西是必须要懂的,否则的话,属下会觉得他毫无威严,也就是无人

君之像。

如果不论其他,只说言谈举止的话,如今的张扬已经有了合格的王者之像。

“若是根基未稳便大肆兴兵,败亡不过瞬息之间,争霸天下需如履薄冰,小心翼翼,诸位还当谨记。”

“诸位俱是当世才干之士,有些话本不需我来多说,只望君等能在我麾下尽展所学,若他日终有定鼎天下之日...”

说到这里,张扬霍然起身,振奋道:“诸位贤名将铭记于青史之中,供后人瞻仰,君等家族,也当显赫万世,子孙受益无穷。”

张扬的声音不大,却如同一道惊雷一般炸响在众人心间。

“主公之志,冠于古今,我等能够附于骥尾,与有荣焉。”

“我等鞍前马后,鞠躬尽瘁,为主公大业,万死不辞。”

众人纷纷开口,称颂之言不绝于耳,刚才被张扬敲打所形成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。

觥筹交错之间,众人也明白了张扬所想表达的主旨。

近期不会对外用兵,那么众人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也就很清楚了。

军中将领们需要镇守各地,操练麾下的士卒,不需要和文臣一般考虑太多,可以说他们是张扬麾下最幸福的一群人。不过烦恼的是,不对外用兵便无法

立功,区区三个爵位可不能让众将满意,不少人憋着一股劲想要为自己和子孙挣一个爵位回来呢。

文臣们想的要比武夫复杂多了,而且心情也更加振奋,攘外必先安内,重要的是一个安字。

想要安定,可不是凭借手中的刀枪就可以的,需要的自然是他们这些治政之臣。将军的功劳要在战阵上获取,而文官的事业自然需要在治理各地中得到

乱世之中,自然是英雄豪杰们大显身手时机,不过这个英雄豪杰大多是指在战阵上耀武扬威的家伙,最多再算上那些出谋划策的军师,文臣们大多都是

默默无闻,但这个乱世少了他们又不行。

简单地说,就是在乱世里,文臣远不如武将那么耀眼,功劳和官爵也更容易落在武人的身上。这在如今已经非常的明显,简单来说,就是荀彧这等治政

之才名声远远不如吕布、典韦等猛将。

而如今却有一个极好的机会放在并州文臣的眼前,张扬明确表达了近期不会动兵的意思,治世的功劳一下就摆在了一众文臣的面前,只要能稳定上这么

一两年,粮草增加,人口增长,等并州开始繁荣的时候,文臣的功劳也就有了。

而且晋阳王氏这等世家大族还总揽着律法的事宜,他们未必不能参与其中,到了那个时候,文臣的地位也就稳固了,武人再想骑在他们的头上,他们也

不是毫无还手之力。

在众人不知不觉间,张扬已经悄然无声地文武分割开来,就连刘伯温等军师也被从大军之中划分了出钱去,如此看来,张扬绝对算得上高瞻远瞩。

可以说到目前为止,并州的官员总算有了一个正常的上升渠道,这便是拥立皇帝的好处之一。

道理也简单,从前张扬不过是一州州牧,干什么事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,哪怕勉强搞出来一些东西,也给旁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。可将刘辩推